时光流逝,不知不觉又是夏末秋初。每逢这个时节,我的内心中便会充满期待,盼望着能在秋叶纷飞中漫步,默诵一首娟秀的唐诗或宋词,平淡的生活中便充满了诗意。

一叶知秋。落叶是秋天的“使者”,更是秋日美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的颜色或红或黄,伴随着秋风凋落,带着几许凄凉,又藏着几许温情。停下脚步,拾起一片秋叶,略作思考,与秋天相关的唐诗、宋词真是丰富多彩,其中不少都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秋叶。

秋叶有萧瑟的一面。唐代诗人许浑在《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中写道:“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诗人在赴长安的途中,在潼关驿楼休息时作了这首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继而由写景转为抒情,抒发离别的愁情,表达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思考。这首诗虽然没有细致地描写红叶,但红叶却勾勒了全诗的情感底色。

秋叶还有绚丽的一面。且看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没有因为秋天的到来而哀伤叹息,反而体现出一种豪爽,将英爽峻拔的秋景描写得淋漓尽致。诗里写的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很显然,红叶是这幅图画中的“主角”,其色彩鲜艳明丽,让人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宋词里有关秋叶的描写更是数不胜数,多见于婉约派词作中。比如,北宋词人张先的《菩萨蛮·中吕宫》:“簟纹衫色娇黄浅,钗头秋叶玲珑翦。轻怯疲腰身,纱窗病起人”;范仲淹的名作《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都十分生动地描写了秋叶的姿态。

不过,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爱南宋词人高观国的《清平乐·盘枝翦翠》:“盘枝翦翠,叶叶西风意。吹上玉人云鬓底,无限新凉气味。飘萧露卷烟柔,绝怜不逐宫流。寄语多情宋玉,悲秋得似宜秋。”读来给人清新之感,虽凉而不悲,有情却适宜,这才是秋的本意,是秋叶凋落的完整意义。

作者 gengdu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