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在一个春末夏初莺飞草长的季节,于闲暇中我有幸读到凤冈青年作者胡启涌分别发表在贵州日报与遵义日报上的两篇散文:《梨花屯听雨》与《绿茶一杯读雨天》。韵味浓浓,情思绵绵,娓娓道来,耐人寻味。在我老来的情怀里受到感染之余,兴之所致,当即写下一篇小文:《春末夏初读华章》,在遵义日报上刊登出来。
其实,对于胡启涌这个黔北勤奋又执著于文学写作的青年人,我依稀还有一点了解。他于1990年初中未毕业便在家务农。一个少年,酷爱起文学来,开始学习写作,不断发表一些作品,经常在遵义日报等报刊上露面,曾一度让我误认为他是一位报社的工作者。一打听才得知他供职于凤冈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之前曾任过教师、村干、记者等工作,非一个职业文化工作者。
胡启涌在写作道路上不懈努力,终于在2007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集《我走我路》。当我收到他寄来的这部作品,展读之余,完全被他忘情购书、忘情阅读,忘情写作所深深打动。一个在公安交警队工作,与文学完全不沾边的青年人,竟如此热爱阅读、热爱写作,且作品不断,是我接触的青年作者少见的。当时我就在心里默默想到,胡启涌若一直这么努力下去,必定会有进步,必定会写出较好的作品,会有一定的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9年5月30日,贵州日报文学副刊又刊出胡启涌的散文《爱你无香》,写他在蓉城(成都)养病的日子,文笔细腻,感情深切,忧怨而凄美,诉不尽的相思和乡愁,是一篇美文。
2020年《散文百家》第二期又发表了他的一篇有关抒写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故居的散文:《先生是水》,文笔依然淡定从容,轻柔有致,文虽不长,亦耐人寻味。
时序轮回,三度春秋,到了2020年又是一个春末夏初的日子,我又读到胡启涌发表于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头条的散文作品《白鹭有约》,眼睛为之一亮。一位黔北凤冈的文学青年,居然在人民日报副刊头条发出他的文章,真不简单!欣喜之余,我在微信上读到一个朋友发来的这篇佳作,深为胡启涌在文学写作道路上取得的成绩而高兴。
据我所知,我省作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散文作品的并不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读到过我省著名作家戴明贤有几篇抒写贵州风情的作品。由于我的阅读有限,黔北作家是否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散文作品,还不得而知。
《白鹭有约》写的是黔北凤冈胡家屯上的故事,一位72岁名叫胡光明的老人,跨越祖孙三代之约,养育大自然飞来的若干白鹭栖息于此几十年的事迹,生动地叙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生态文明的故事。王维诗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黔北美丽乡村的胡家屯上,胡光明一家养育白鹭的事迹,经胡启涌捕捉到,深入采访,发现这里面充满诗情画意,对于宣传、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文明,是一个绝佳题材。于是他深入挖掘,发现了“金矿”,形诸笔墨,摛藻成篇。
若没有凤冈胡家屯胡光明三代人护养白鹭的动人故事,我想,胡启涌坐在家里是无论如何也编不出来的,这也充分说明一个作家深入生活的重要。当然,有了生活,还需作家用美好的文笔抒写出来。启涌经过二十多年来的辛苦磨练,终于将发生在胡家屯上养鹭人的故事,很好地展现于全国人民面前。这是一篇宣传遵义有关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文明很好的文学作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以我的孤陋寡闻,今日,出现的以生态文明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还不怎么多。以致,启涌的这篇作品,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不是通过空洞的说教来规劝世人,而是以文学的力量,达其目的。养鹭人胡光明祖孙三代的形象跃然纸上,极为可爱。文章的结尾还写到胡光明准备在老家建一个集餐饮、住宿、观光的山庄,名字就叫“白鹭山庄”。文中写道:“让每年来摄鸟、看鸟的客人,在这里好好与白鹭分享山村的静谧和惬意”。这样的结尾,让人联想到胡家屯将要出现的生态产业,甚是喜人。
胡启涌不但出版了《我走我路》等五本书(其中有一本与他人合著),先后在人民日报等20多家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除此之外,他对文史研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曾在遵义晚报上读到他有关文史研究方面的文章。据启涌说,他有30多篇文史方面的文章入选省市级书籍,有11篇散文入选各类集子。想不到,他还是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一个县里公安局的工作人员,竟成为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实在是出乎意料,也实为罕见!这可以说与他的本职工作风马牛不相及。
我省著名作家何士光,曾经在凤冈琊川工作过,在这里写下他的成名作《乡场上》,以及一系有影响的作品。胡启涌对这个家乡的著名作家,他相当敬仰,进而崇拜,于是便搜集、保护何士光的著作以及何士光在琊川曾经居住过的房屋。这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对一个作家的关注和乡愁。启涌之所以深爱文学,或许也是受到何士光的影响与激励,故散文的文风也相模仿。
早年,何士光以凤冈琊川梨花屯为题材,写出以《乡场上》为代表的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而今,胡启涌以凤冈胡家屯的题材写出《白鹭有约》,这应该说是一种文学的接力。常言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而今时序三秋,胡启涌的新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喜可贺!
作家档案:
胡启涌,仡佬族,凤冈县人。贵州省文史馆特约文史研究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凤冈县县管专家、凤冈县作协副主席。先后在《散文百家》《人民日报》《农民日报》《贵州作家》《贵州日报》20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获奖40多次。出版个人文集《我走我路》《凤冈儿女的抗战记忆》《万古徽猷中华山》《记住》等五部,现工作于凤冈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