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内有很多泡桐树,尤以紫花泡桐为甚。在道路两旁、居民区内、庭院围墙边,时不时可见泡桐树挺拔的身影。在北京亦庄有条宏达北路,近两千米的街道两旁全部种着高大的紫花泡桐,每至四月中下旬泡桐花开,那里便变身紫色花海,成为北京城里的网红打卡地。

其实,想看紫花泡桐,不用跑到亦庄那么远。在单位附近,皇亭子弯巷深处,便有五株粗壮的紫花泡桐树。那条小巷,曾是我上班的必经之路。朝来暮往,我见证了那些泡桐的春夏秋冬,花开花落,繁茂与凋零。

我是四年前泡桐花开的季节来到北京挂职的。之前也曾多次到过北京,但大多是短暂停留,因而北京城于我,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刚到北京工作不久的一个早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我走在洒满阳光的上班路上。拐到小巷深处,忽然眼前一亮,几株粗大的泡桐树开满紫色的花,从稍远处望去,宛如天边飘悬着一片紫色的云霞。想不到这偏僻的巷子里,还有这番浓烈的春天。我走上前去,仔细打量那一串串算得上硕大的泡桐花。花形似喇叭,淡紫色,成串成簇,在泡桐树叶还没来得及长出来时,便竞相绽放,没有绿叶的衬托,花开得似乎更为洒脱,更为纯粹,更为奔放。

我拉一丛低垂的花枝于鼻下,一股淡淡的、泡桐特有的花香沁人心脾。这熟悉的味道,不禁让我想起了老家屋旁那一片泡桐林。那是母亲20世纪70年代末修建老屋时,亲手种下的。我不知道当时母亲为什么种泡桐,却清晰地记得那片泡桐林带来的欢乐。

春天花开的时候,我和弟弟还有小伙伴们用泡桐花枝编织花环,戴在头上,模仿电影《渡江侦察记》里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盛夏时节,待泡桐叶长得铺天盖地时,泡桐林便成了大伙儿消暑的好地方,白天大人们忙累了在泡桐树下歇歇脚,傍晚小孩子摆一张竹床在林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慢享一段幸福的时光。有时候即便不来林下,也可在外出时摘一片硕大如荷的泡桐叶当伞一样撑着,享受一片荫凉;待到秋天来临,小伙伴们便开始满林子地寻找蝉蜕,这是一味中药材,可以在乡村代销点换钱,虽然一个只有几分钱,却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偶有调皮捣蛋的孩子爬上树去,专寻鸟巢掏鸟蛋,每遇此事我都是要制止的,有时候难免就演变成一场孩子间的小战争。不管是输还是赢,也不管是哭还是笑,更不管春来还是秋往,老家的那片泡桐林里都留下了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后来姐姐长大出嫁,母亲便伐了泡桐树,做了姐姐嫁妆箱柜的板材。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泡桐的生命力,及至来年春天,泡桐树蔸又发出了嫩枝,半个月就可长到一人多高,然后舒展开来,生长得极为繁茂。

我喜欢这泡桐树,更钦佩泡桐树身上特有的品质。20世纪60年代初,焦裕禄为治理兰考“三害”,在全县广植泡桐树。这树不仅能在沙窝和盐碱地生长,而且还长得特别快,几年就能长成大树,既能挡风又能压沙,旱天蒸发水汽,涝天涵养水分,是天然的生态调节器。泡桐树朴实无华,适应能力极强,随便一个地方都能扎下根来,不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乡间田野,不管是在网红打卡地还是寂静深巷处,都兀自春来花开,秋至叶落,不问西东,独自精彩。我又为什么不能呢?

是啊!皇亭子弯巷的几株泡桐树,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虽然单位暂时搬离羊坊店西路之后,很少再穿行于这条小巷,但这巷早已蜿蜒进我的心房。巷的尽头,总有几株挺拔的紫花泡桐,蓬勃如春,繁花似锦……

作者 gengduyw